久違了,六年了,李宗盛終于發了新歌,名叫《新寫的舊歌》。
?
“到臨老,才想到要反省父子關系,說真的,其實在回答自己,敷衍了半生的命題”李宗盛寫情歌信手拈來,而這首《新寫的舊歌》,是一封比半生還長的信,埋藏著李宗盛多年以來的心事,也是一封到了老去的歲月,才寄出的和解信。
?
當徒勞人世糾葛,兌現成風霜皺褶,一句“爸,我想你了”讓人情難自已……正如大家所說,李宗盛的歌不會輕易聽懂,當聽懂的時候,已是歌中人。
?
這是一首和你無關的歌,但你多少也會想起,你和親人那從未發生的對話。
?
?
細看“孝”的古字,像一個須發飄拂的老者,在兒子的攙扶下行走的樣子。
?
一個“孝”字,承載了太多太多,寄托了從古至今滿滿的深情。
事親至孝——虞舜
舜,傳說中的遠古帝王,自幼家世非常不幸,母死父盲,繼母又奸詐,異母所生之子也常欺侮他。他屢受責難,不改孝心,對父恭順,對弟慈愛,孝感天地;他通音律,懂耕種,會捕魚,善制陶,講禮讓,孝德兼備。
《二十四孝》中第一孝就是舜的故事。盡管過去4500多年,這個出身平民,富有孝德之心、充滿著人情味的親民領袖形象始終充滿魅力,更能打動人心。
孝感動天——曹娥
在東漢時期,有個叫曹盱的漁夫在祭祀活動中溺于舜江。其女曹娥聽說后,在舜江邊大聲地哭喊著父親的名字,不斷地尋找父親。直到第十七天,曹娥仍然不見父親的尸體,便毅然投入江中。曹娥的孝行感天動地,“千夫失聲,悼痛萬余。觀者填道,云集路衢。泣淚掩涕,驚動國都?!蔽逄熘?,曹娥抱著父親的尸體浮出水面,人們都說這是曹娥的孝心感動了天地。
?
后來,人們把曹娥背父出水處命名為曹娥村,改舜江為曹娥江,并建以寺廟慰其孝心。
巍巍曹娥江,向人們訴說著一位尋父投江女子的感人故事;氣勢恢宏的"舜耕"群雕,向世人展示了一幅"象耕鳥耘"的絕妙畫卷……而這些恰恰歷練出了人世間最閃光的精神——孝德。
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,都曾在心底許下“孝”的宏愿。但如今,社會的快節奏讓人們望“孝”莫及,如何構建當代“孝德”新風尚,成了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。
為呼吁孝道回歸,喚起民眾的孝德之心,2018中國·紹興(上虞)孝文化節在中國“孝德文化之鄉”——浙江上虞舉行,進行“紹興十大孝德人物”評選,全方位采擷孝德“好故事”。
?
紹興十大孝德人物以平實感人的至情故事,
讓“點滴微善”不斷匯聚,
讓“凡人善舉”發熱發光,
向世人詮釋“孝德”這一溫暖而堅韌的力量。
護理癱妻28年?不離不棄相伴到老——王阿毛
王阿毛,78歲,柯橋區王壇鎮上王村村民。30年前,在造家中房子時,妻子朱秋華在傳遞瓦片的時候,突發意外從屋頂摔下,送往醫院后被診斷為尾第三節骨粉碎性骨裂,造成癱瘓。
?
妻子出事后,王阿毛成了家里唯一的勞動力,當時,大兒子15歲,小兒子8歲,兩個兒子還在讀書,家里又欠了債款,他只能早上晚上不停的干活賺錢。白天他下地干活,種莊稼、種西瓜,晚上在家做畚箕,編竹籃。同時他還要照顧兩個兒子的起居。
?
近30年來,他不管干活有多累,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妻子翻身敲背,直到給妻子舒展好身子,才想到自己忙了一天很疲倦,要洗把臉洗個手,去去一天的塵土。緊接著,他又要張羅晚餐,他總是把燒好的飯菜先給妻子端到床前,一口一口地喂好,才回到飯桌前吃飯,有時候還會咪個小酒自得其樂一下。晚上睡覺前,他還需要給妻子擦身,半夜里要起床兩三次給妻子翻身,冬天會背妻子到院子曬曬太陽,夏天背著妻子去陰涼地方乘個涼……
?
今年王阿毛也已78歲,也許他早以習慣,但他年復一年,從壯年熬到了老年仍然對妻子不離不棄,讓很多人都為之欽佩。他還常常教育兩個兒子:“人窮不能短志氣,壓力要化為動力,靠自己的勞動豐衣足食”?,F在兩個兒子都已娶妻成家,兒子兒媳也很孝順,經?;丶铱赐麅衫?,生活越過越好。
?
有一句歌詞說的好:
“平凡也是一種燦爛,真情最是一種震撼”。
王阿毛用半生的深情守護結發妻子,
用相濡以沫將所有辛苦化作甘甜。
柴米油鹽醬醋茶,日子循環往復,
王阿毛的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。
?
愛是細水長流 心伴年邁母親——胡林元
73歲的胡林元,曾從事地層勘探工作,年輕時少有時間陪伴父母,但只要出差路過上虞,他必會回家看望,每次母親生病,不管他有多忙,都以最快的速度趕到,悉心照料。退休后的他在海鹽經營一家棋牌室,2012年6月,考慮到年邁的母親無人照顧,當即決定離開在海鹽的妻子兒孫,回到母親身邊。
?
母親顧阿小精神矍鑠,口齒清晰,說到兒子的好,她樂得合不攏嘴。顧阿小牙齒不好,為了便于消化,胡林元經常想辦法給母親做蒸菜,他每天上午陪著母親買菜,下午,他會邀鄰居到家里來和母親聊天,晚上,則陪母親看電視。母親看不懂電視,他負責“翻譯”。2015年,胡林元動員妻子回老家,一同擔任起照顧婆婆的事務,如今老母親93歲。耳聰目明,滿臉紅光,遇人就夸自己有個好兒子。
?
胡林元總是說,對母親的愛要細水長流,不能過節的時候將老人“捧”到天上,平時則不理不睬。
?
這世上,有些事,
我們年輕時無法體會,
當我們領悟時,已不再年輕。
無須等到富貴榮華才給父母盡孝,
即使一碗淡飯、一通電話,
對父母而言,已是最欣慰的事。
?
久病床前有孝子 兄弟敬老心似金——鄭忠金、鄭法金
“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,但他們伺候老母親比閨女還仔細,兩個大男人能這樣真不容易?!边@是鄭家兄弟老家——嵊州市貴門鄉玠溪村街坊鄰居們的一致評價。
?
20年前家中大火,燒掉了所有家產,母親中風,癱瘓在床,鄭忠金、鄭法金兄弟始終如一、天天如常地照顧癱瘓母親二十年,他們一個在家,一個在外,兩人都從不叫苦叫累。
?
照顧母親,一天要為她換五六次尿不濕,經常換洗母親的衣物與床單被套,按摩活動血脈經絡……村里人總是說,雖然張水花在床上躺了20年,身上卻一點異味都沒有。
?
母親臥床二十年,兩兄弟沒有結婚,無子女,卻并未因此抱怨。母親在前些年去世了,鄭法金說,盡管照顧母親的日子里,會感到疲倦,也會有很多困難,但自己從未想過放棄。
?
如今,年紀也大了的哥哥鄭忠金,也因中風半身癱瘓,弟弟鄭法金依舊不離不棄,從照顧母親變成了照顧哥哥。
?
20年相守,
有多少日子,就有多少道溝坎。
鄭氏兄弟,用20年的不離不棄,
成就了一段關于孝義、
關于感恩的人間傳奇。
?
翻看“紹興十大孝德人物”的事跡,這樣的溫情故事還有很多。
他們用十幾個春夏秋冬,詮釋了“善”和“愛”的內涵,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著大孝大德的真諦。這些“榜樣的力量”,用樸實的言行演繹著人性的真善美,亦為社會筑起了道道溫暖屏障。
一腔真情,感動蒼天;
一顆孝心,醉了夕陽。
一首“孝”歌,唱了千萬遍;
一個“孝”字,說了千百年。
5月19日,萬古江流·孝德傳世——2018中國·紹興(上虞)孝文化節在浙江上虞開幕,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和嘉賓同祭“孝女曹娥”、共探孝文化傳承密碼、采擷孝德“好故事”,掀起了一股全民“孝德風”。
無論時代如何變遷
不變的是中華兒女的一顆顆拳拳孝心
本次活動由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、浙江省文化廳、浙江省旅游局、,、紹興市上虞區人民政府、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共同主辦,紹興市上虞區民族宗教事務局、紹興市上虞區曹娥街道辦事處承辦,、、紹興市上虞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、紹興市上虞區教育體育局、紹興市上虞區風景旅游管理局協辦。中國新聞網特別支持。
今天,我們齊聚在這里
一起聆聽新時代下
中華孝德兒女的感人事跡
從身邊的孝德榜樣中
獲取溫暖前行的力量